三季报显示,平安信托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稳步增长,截至2014年9月30日,高净值客户数已超过2.9万,较年初增长33.6%,雄厚的客户基础也为平安信托开展各项业务奠定了基石。
标签:保险|增值服务责任编辑:陈汝羚 陈汝羚。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境外旅游消费继续位列世界第一。
然而,这并没有受到保险VIP客户们的关注。而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自2012年起,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对全球旅游收入的贡献年均超过13%。高品质出境游需求增长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7%。而以实际预订数据统计,2016年春节出境游在线预订的人均支出为4186.62元(仅包含旅游线路、酒店、交通票务等开支,不含目的地购物等其他支出),与往年相比有所上升。旅行不忘保险相伴已是大家的共识,但容易为人忽略的是已有保险的增值服务。
中德安联的数据显示,在该公司享有增值服务的全部VIP客户中,主动使用过相关功能和服务的仅有15%中国网财经2月4日讯(记者郭伟莹)据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财险公司保费收入8423.3亿元,同比增长11.6%。从不到50亿港元到316亿港元,5年间,流入到香港的内地保单增加了6倍。
内地赴港投保或将退烧随着内地赴港买保险升温,监管部门已出手设限。数据显示,2010年,内地访客到香港新买的保单费总额为44亿港元。对此,李女士表示,所谓的通联支付只是银联支付的众多方式之一,银联刷卡虽然每笔有5000美元的限额,但尚未限制刷卡次数按照保监会的要求,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保费收入应控制在公司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的2倍以内,切实防范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
华泰证券(行情601688,买入)分析师罗毅指出,万能险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只是在定价机制、投资匹配上需要做好把控。一些险企之所以能给出那么高的收益,有一些是平台补贴的营销策略。
而那些以短期险为主的中小保险公司,当务之急是积极调整发展方向,促进负债结构优化调整。但由于各保险公司发展策略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也存在差异,个别公司存在资产负债不匹配、现金流不足等风险隐患。这类产品由于实际存续期较短灵活多变,成为中小险企迅速占领市场扩大资产规模的利器。这样的收益率和门槛,可以说秒杀同期限的其他类型理财产品。
目前电商平台和一些保险公司官网上销售的中短期高收益万能险就属于这类产品,预期年化结算收益多在5%至7.5%之间,有的甚至高达8.5%。标签:人身保险|下架责任编辑:吴艳妮 吴艳妮。中国保监会最新发布的《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3月21日起,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应立即停售,1年至3年的产品在3年内按90%、70%、50%逐年缩减,3年后控制在50%以内。对于3月21日起,中短存续期产品销售规模已超过限额的保险公司,可在3个月内通过增资等方式确保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规模满足要求。
所谓的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包括一部分万能险和少量的分红型、普通型保险。市场人士指出,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风险敞口主要在于:低利率环境下,其可能带来的资产负债错配(短债长投),现金流挤兑风险。
从2013年开始,中短期人身保险产品成为一些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获取保费的主要手段,往往能在短时间取得惊人的保费实现弯道超车。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1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兼具保险保障和理财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顺应需求,并具有收益稳定、透明度高、销售误导少等特点,发展迅速。
罗毅指出,从1月份的数据来看,A股四大上市险企的原保费收入皆在85%以上,中短存续期产品在这些公司规模保费中占比并非重头戏。袁序成说,为强化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监管力度,守住风险底线,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应立即停售,实际存续期间由不满3年扩大至不满5年,引导行业调整业务结构,发展长期业务。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中短存续期产品高歌猛进的背景下,监管层此次下达的紧箍咒对保险业影响较大,其中对大型保险公司影响较小,对近年来一些以中短存续期产品突围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影响较大。现在的低利率环境下,那么好的投资标的很难找。据介绍,下一步,保监会还将加强对保险公司现金流情况的监测预警,强化资本约束和偿付能力管控,全面排查保险公司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一位中小险企高层管理者向记者坦言:收益率做到7%已经是我们的极限,如果做到8%我们就是亏本的。
这类产品购买门槛极低,大部分只需1000元起投市场人士指出,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风险敞口主要在于:低利率环境下,其可能带来的资产负债错配(短债长投),现金流挤兑风险。
这样的收益率和门槛,可以说秒杀同期限的其他类型理财产品。对于3月21日起,中短存续期产品销售规模已超过限额的保险公司,可在3个月内通过增资等方式确保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规模满足要求。
据介绍,下一步,保监会还将加强对保险公司现金流情况的监测预警,强化资本约束和偿付能力管控,全面排查保险公司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所谓的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包括一部分万能险和少量的分红型、普通型保险。
标签:人身保险|下架责任编辑:吴艳妮 吴艳妮。华泰证券(行情601688,买入)分析师罗毅指出,万能险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只是在定价机制、投资匹配上需要做好把控。这类产品购买门槛极低,大部分只需1000元起投。一些险企之所以能给出那么高的收益,有一些是平台补贴的营销策略。
按照保监会的要求,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保费收入应控制在公司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的2倍以内,切实防范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这类产品由于实际存续期较短灵活多变,成为中小险企迅速占领市场扩大资产规模的利器。
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1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兼具保险保障和理财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顺应需求,并具有收益稳定、透明度高、销售误导少等特点,发展迅速。现在的低利率环境下,那么好的投资标的很难找。
但由于各保险公司发展策略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也存在差异,个别公司存在资产负债不匹配、现金流不足等风险隐患。目前电商平台和一些保险公司官网上销售的中短期高收益万能险就属于这类产品,预期年化结算收益多在5%至7.5%之间,有的甚至高达8.5%。
从2013年开始,中短期人身保险产品成为一些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获取保费的主要手段,往往能在短时间取得惊人的保费实现弯道超车。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中短存续期产品高歌猛进的背景下,监管层此次下达的紧箍咒对保险业影响较大,其中对大型保险公司影响较小,对近年来一些以中短存续期产品突围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影响较大。袁序成说,为强化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监管力度,守住风险底线,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应立即停售,实际存续期间由不满3年扩大至不满5年,引导行业调整业务结构,发展长期业务。一位中小险企高层管理者向记者坦言:收益率做到7%已经是我们的极限,如果做到8%我们就是亏本的。
而那些以短期险为主的中小保险公司,当务之急是积极调整发展方向,促进负债结构优化调整。中国保监会最新发布的《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3月21日起,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应立即停售,1年至3年的产品在3年内按90%、70%、50%逐年缩减,3年后控制在50%以内。
罗毅指出,从1月份的数据来看,A股四大上市险企的原保费收入皆在85%以上,中短存续期产品在这些公司规模保费中占比并非重头戏传统保险公司亦看到了互联网平台的巨大潜力。
以众安在线为例,截至2015年12月31日,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超过3.69亿人次,保单数量超过36.31亿张,在2015年双十一,更是创造了2亿张保单、1.28亿元保费的记录。但这样的道理并非谁都懂、这样的创新并非谁都愿意做。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